2022年贵州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考点试题:纪念刘和珍君
[.简答题]本文成功地运用了反语、比喻、反复和对偶等修辞方法,请从课文中各选一例,说明它对深化文章主题、强化作者感情、增强文章感染力的作用。
1[.简答题]查看材料
[答案]
[解析]在上例中,例l是反语。这里鲁迅以“文明人”发明枪弹攒射我爱国青年,讽刺和揭露帝国主义者的不文明和残酷、野蛮。例2是比喻。作者意在以煤的形成所付出的巨大代价,比喻革命也须作出重大牺牲的道理(但鲁迅是不赞成徒手请愿的)。例3是反复。这里,鲁迅反复用了四次“沉默”。前两个强调当时是“万马齐喑”的黑暗社会;后两个用在选择复句中,预言人们的愤怒必将在沉默中爆发,实际上是呼唤革命。例4是一个对偶句。作者在“惨象”与“流言”的尖锐对立中,抒写自己的爱憎之情,揭露反动派制造惨案、散布流言的凶残和阴险。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恰当地使用各种修辞手法,不仅能使文章语言生动、活泼,富于变化,而且能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深化作品的主题。
2[.简答题]查看材料
理解下列各段话的含意:
1.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2.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答案]
[解析]1.在这段话中,鲁迅以“不惮”、“不料”、“竟会”、“更何至于”这几个表达推测的转折词,层层深入地揭露了反动派屠杀爱国青年的卑劣、无耻与凶残。同时对“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等的牺牲,也充满了痛惜之情。2.这句话指出了刘和珍等壮烈牺牲的意义:她们的血不会白流,她们的革命精神将教育和激励后人,使苟活者觉醒,从她们身上“看见微茫的希望”;使真正的战士受到鼓舞,更加奋然而前行。
本文标签:贵州成考 语文 2022年贵州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考点试题:纪念刘和珍君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crgkxy.com/)
⊙小编提示:添加【贵州成考网】招生老师微信,即可了解2024年贵州成考政策资讯、成考报名入口、准考证打印入口、成绩查询时间以及领取历年真题资料、个人专属备考方案等相关信息!
(添加“贵州成考网”招生老师微信,在线咨询报名报考等相关问题)
贵州成考网在线客服

对学历提升有疑惑?
在线老师随时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