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贵州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练习:谏逐客书

发布日期:2022-08-10 整理编辑:贵州成考网浏览量(

 选择题


  1.李斯《谏逐客书》能够说服秦王收回逐客成命的根本原因( C )


  A.排比对偶联翩,行文气势充沛


  B.论据充分,事实胜于雄辩


  C.反复正反对比,纳客逐客利害昭彰


  D.论证秦王急于统一天下的心理要害


  2.下列文章中,以驳论为主的是( D )


  A.《季氏将伐颛臾》


  B.《寡人之于国也》


  C.《秋水》


  D.《谏逐客书》


  3.《谏逐客书》的中心论点是( D )


  A.秦国依赖客卿才强大起来


  B.重物轻人不是统一天下的正确方略


  C.驱客卿比将造成秦国的危亡


  D.驱逐客卿是错误的


  4《谏逐客书》列举秦国历史上四位君主重用客卿而取得大成就的事实,来证明驱逐客卿是错误的,这种论证法是( A )


  A.归纳法 B.演绎法


  C.对比法 D.类比法


  5.《谏逐客书》铺陈秦王所喜欢的珍宝,美色,音乐,是为了( D )


  A.批评秦王声色误国


  B.宣扬秦国强大富足


  C美化秦王以增强其接受劝谏的可能性


  D.阐发重物轻人不能统一天下的道理


  6.在《谏逐客书》中,李斯用秦王所喜好的珍宝美色都出产于外国,来证明驱逐客卿是错误的,这种论证方法是( D )


  A.例证法 B.演绎法


  C.对比法 D.类比法


  7.李斯在《谏逐客书》中指出纳客之利,又说逐客之害,这种论证方法是( C )


  A.归纳法 B.演绎法


  C.对比法 D.类比法


  8.在《谏逐客书》中,李斯先说驱逐客卿是“藉寇兵而赍盗粮”,后说驱逐客卿是“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於诸侯”,这两者在论证方法上的不同是( C )


  A.前者是类比法,后者是归纳法


  B.前者是对比法,后者是归纳法


  C.前者是类比法,后者是对比法


  D.前者是演绎法,后者是对比法


  9.本文中,作者用“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的做法来论证秦王的错误,这里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A、归纳法 B、对比法


  C、演绎法 D、类比法 ( B )


  10.作者用“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论证“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这里运用论证方法是( D )


  A、归纳法 B、演绎法


  C、对比法 D、类比法


  11.下列文章中,属于奏章的是( C )


  A、《五代史伶官传序》 B、《答司马谏议书》


  C、《谏逐客书》 D、《报刘一丈书》


  12.李斯的代表作是( A )


  A、《谏逐客书》 B、《寡人之于国也》


  C、《大同》 D、《陈情表》


  13、李斯的《谏逐客书》选自( B )


  A、《左传》 B、《史记》


  C、《战国策》 D、《国语》


  14、《谏逐客书》贯穿始终的论证方法是( A )


  A、由个别到一般


  B、由一般到个别


  C、在某些方面相反或对立的不同事物之间比较


  D、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近的不同事物之间的比较


  阅读题:


  1. 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於戎,东得百里奚於宛,迎蹇叔於宋,求丕豹、公孙支於晋,此五子者,不产於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於秦哉!


  (1)能体现这段文字中心论点的是哪几句?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於秦哉!


  (2)概括所列举的论据


  以秦国历史上四位君主因用客卿而帝业的事实为论据,说明客卿的功劳。


  (3)这段论证的说服力来自哪里?


  用的事实说话。


  (4)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


  来:迎来。举:攻取 治:安定 从:通“纵”,即合纵,指南北六国联合秦。


  西面:面向西方的秦国 施:延续 杜:削减,削弱。


  (5)划分这段文字的层次,并概括层次大意。


  一层:(开头至客之功)列举记叙秦国历史上四位君主因重用客卿而成帝业的事实。


  二层:(由些观之……段末)议论客卿的功劳。


  (6)这段文字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答:归纳法、例证法。


  (7)这段文字所列举的秦国四位国君任用客卿建立功业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穆公用士侧重于不拘一格,直接靠他们夺取霸权;孝公用商鞅之法,侧重改革,强在国力;惠王用张仪之计重在外交;昭王得范雎重在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加强自己的统治。


  这样写的好处在于:说明无论是在哪个时期、哪个个领域秦国的强大都离不开客卿的功劳。


  (8)这段文字中使用了何种性质的论据?


  答:事实论据。

2.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向西,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1)概括这段文字的旨意


  答:从理论上进一步阐明纳客与逐客的利害关系。


  (2)这段文字可划分为两部分,请概括各部分的大意。


  答:一层:(开头至…无敌也)说明纳客之利。


  二层:(今乃……段末)说明逐客之害。


  (3)划分前一部分的层次,概括层次大意。


  答:一层:(开头至…无敌也)说明纳客之利。


  (4)前后两部分构成怎样的关系?从这里可以看出这段整体上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答:古今、正反对比关系。   对比论证的方法。


  (5)前后两部分各自又采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


  答:前一部分运用的是:类比论证方法;后一部分运用的是比喻论证。


  3. 夫物不产於秦,可宝者多;士不产於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於诸侯,求国之无危,不可得也。


  (1)为什么说文章最后一段总收了全文?


  答:因为这一段分别概括了前文中各段的主要内容,然后得出结论。


  (2)这段文字中,什么地方运用了对比论证法?


  答: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於诸侯。一减一增,内虚外怨,所以增减、内外就是对比。


  (3)从这里可以体会到本文能够说服秦王的关键在什么地方?


  答:秦王怕灭亡,想保住江山。


  4、阅读《谏逐客书》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击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流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1)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的含义。


  所以饰后宫:因此 说:通“悦”高兴、愉悦 所以跨海内:能够,用来


  (2)这段话表达了什么观点?


  答:不能重物轻人。


  (3)这段话是立论还是驳论?


  答:驳论。


  (4)这段话运用了何种论证方法?


  例证法、归纳法。


  (5)这段话中使用卫何种性质的论据?


  事实论据。



小编提示:添加【贵州成考网】招生老师微信,即可了解2024年贵州成考政策资讯成考报名入口准考证打印入口成绩查询时间以及领取历年真题资料个人专属备考方案等相关信息!

贵州成考网招生老师微信
(添加“贵州成考网”招生老师微信,在线咨询报名报考等相关问题)

贵州成考便捷服务

2024年贵州成人高考考试还有

考试时间:10月19日-20日
贵州成考报名指导 贵州成考培训辅导

请考生们早做准备,提前备考!

贵州成考网在线客服

贵州成考网在线客服

对学历提升有疑惑?
在线老师随时解惑